体寒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?

无论是数九寒天,还是炎炎夏日,总感觉手脚冰凉;比别人更怕冷,穿再多也无济于事;吃了稍凉的食物,准会拉肚子……

生活中,很多人尤其是女性都被“体寒”所困扰。

中医所说的体寒是种什么“寒”?哪些人更易被寒气缠上?日常如何调理才能驱寒?《》邀请专家,为你一一解答。

受访专家

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主任医师彭玉清

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江海涛

中医说的体寒是什么“寒”

自然界的寒热是一个温度概念,它的本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。

人体的寒热也与之类似,中医认为,机体由“气”构成,这团气“动则生热,静则生寒”。身体有寒实际上是气机偏于静止,活力不足的表现。

体寒的人,到底“寒”在哪里?

体寒的人往往比较怕冷,手足冰凉;

脾胃有寒,便不敢吃偏凉的食物,经常腹痛腹泻;

肾有寒,除了腹泻以外还会小便清长;

肝有寒,可能会气逆产生呕吐感,或头顶痛等。

中医有“十女九寒”的说法,女性病多半与体寒有关。很多女性总觉得身体不舒服,到医院检查却查不出毛病,这时候要警惕是不是“体寒”了。

中医将“寒”分为内寒和外寒:

▶内寒主要因体弱造成气机无力运动,一般伴有虚证表现,如气短乏力,面色白等。

▶外寒是外界寒气侵犯到机体,使气机运行受阻,这种情况一般会有两种发展趋势:体质虚弱者会向寒的方向发展下去,体质壮实者,正气会和外寒争斗,气的运行加速,会表现出热象来,就是中医常说的寒邪“郁而化热”。

中医看来,体寒的人身体血气运行不畅,易形成瘀血和痰浊、气滞相互“勾结”的状况,“痰瘀互结”积滞在某个部位,易导致疾病的形成,如腹泻、关节痛、胃炎等疾病。

寒气对女性尤其不友好:生殖系统最怕冷,体寒会导致月经不调,引发子宫肌瘤等。

体内的寒气从哪儿来

生活中一些看似不经意的习惯,可能会导致体寒,让身体一天不如一天。

到点不睡觉

传统医学历来重视子觉,子时(晚上11点至次日凌晨1点)阴气最盛,阳气初生,是阴阳交接之时,这时睡眠是为身体积蓄能量。

熬夜会导致阴盛阳虚,阳虚引发身体生寒。建议大家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。

保暖不到位

很多人追求时髦,经常穿得“美丽冻人”,即便寒冷天也能穿一条裤子过冬,为追求时尚不穿秋裤。经常挨冻会诱发寒性体质,对女性来说更加严重。

饮食偏寒凉

不管春夏秋冬,总有人喜欢大量摄入水果和冷饮,甚至是水果当饭吃,冷饮不离手。殊不知,很多水果都是寒性的,长此以往,寒就来了。

身体太劳累

劳累、高负荷的身心运转会加速身体消耗,加上缺乏运动,容易出现体虚问题。

典型表现是乏力、记忆力减退、脾气暴躁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睡眠变差等。体质一虚,内寒就会趁虚而入。

调理体寒做好6件事

体寒的人可以通过保暖、饮食、作息和运动等方式来改善体寒的症状。

1

护好薄弱部位

人体有一些部位容易受寒,需要多加保护。

腹部对寒邪的抵抗力较弱,穿衣服要护住腹部,睡觉时盖好被子,避免着凉出现腹痛腹泻。

寒邪可从下肢沿着经脉到达腹部。如果不注意下肢保暖,尤其是脚部,则会给寒邪入侵提供了方便。

头部和背部是阳经循行的部位,正邪在此交争,易出现头痛、发热等现象,平时应注意头发吹干再出门,夜里睡觉避免头背受风。

2

多吃温热食物

饮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,如苦瓜、鸭梨等瓜果,尽量不吃冰淇淋等。北方可适当多吃温热的食品,如牛羊肉等;南方可吃一些鸡、鸭等甘温的食物。

还要注意补充蛋白质、B族维生素和铁元素。可以适当多吃些鱼、蛋、瘦肉、大豆、奶制品、全谷类、发酵食物等。

3

晒太阳

不要在阴冷潮湿的环境停留太久,每天晒晒太阳,能激发身体阳气,达到驱寒效果。

4

坚持锻炼

慢跑、快步走等有氧运动会让全身活动起来,促进血液循环,有助于减轻体寒症状,长期坚持可逐渐改变寒性体质。

体质虚弱不适合运动者可以每天泡泡脚,用4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泡20分钟。在泡脚的同时揉搓双脚,效果会更好。

5

推揉腹部

身体的寒以小腹为中心,只要想办法保持小腹温暖,寒气就无藏身之地了。

6

艾灸驱寒

艾是纯阳的植物,艾灸是改善体寒体质的不错方法。建议平时艾灸丰隆(位于小腿外膝眼和外踝连线的中点)、足三里(位于外膝眼直向下四横指处)、三阴交(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方四横指处)、神阙(位于脐窝中央)等穴位。

推荐一个驱寒食疗方:改良版冬阴功汤

番茄炒出汤汁,加入等量的冬阴功汤调料,泡椒2~3个剁碎放入汤汁中,然后放入豆腐、虾、鱼片、口蘑、金针菇、海鲜菇等,煮熟后挤入青柠檬汁。

此汤辛香酸辣,可以驱散寒邪、温暖脘腹、畅通血脉、调畅气血,而且可帮助消化,温而不滞。▲

版权声明:本文为《》原创,未经授权谢绝转载。